饭文#U6: 美国仍将是世界引擎吗?
发布于

(按:这篇是911十周年纪念文,之前忘贴了) 美国仍将是世界引擎吗? 辉格

2011年9月9日

小布什的两届任期,无论评价如何,都将被作为冷战后最重要一章而载入史册,它以911为始,以金融危机为终,其间贯穿着两次战争,罕见的经济持续增长和繁荣,并伴随着一批新兴大国的崛起,以及初级资源价格的持续迅猛上升;911发生之初,许多人惊呼,世界不再是那个世界了,那么十年之后再来看,这世界究竟有了什么不同?尤其重要的问题是:美国还是那部推动世界发展的引擎吗?

从华盛顿开始,美国政治中便埋藏着深厚的孤立主义传统,认为旧世界是个充满了阴谋、狡诈、冲突和陷阱的是非之地,美国人应安于呵护和经营自己幸而发现的新世界,远离旧世界的纷争,后来当美国成为世界领导者时,许多精英对此角色是十分冷淡而不情愿的;这种孤立主义只有当美国面临一个明确而直接的敌人——比如珍珠港后的日本,冷战中的苏联——时,才会被对抗的需要所压倒,而且往往是暂时的。

所以冷战刚结束时,许多人担忧美国会退回孤立主义,幸好此后随着第三波民主浪潮推动,各国政治经济转型颇为顺利,而全球化和市场化又推动经济持续繁荣,外面的世界看起来没那么糟糕和讨厌,美国也乐享其领袖地位;911终结了这一状态,但它却没有指明下一个方向,尽管恐怖主义对美国利益的威胁是直接的,但它却不是一个足够清晰和明确的敌人,更缺乏常规的组织形态和区分边界,所以,恰当的反应是出击与之对抗,还是关起大门洁身自保,对此美国政界显然并未达成共识。

新保守派的答案是前者,希望通过制度输出和强势主导国际秩序,来消除恐怖主义的制度、社会和经济背景,在911打击的最初年月,该路线得到了充分支持,但随着战争的拖延、伤亡扩大、老欧洲的不合作和军费开支的失控,风向逐渐转变;最后,金融危机又施以致命一击,它极大的动摇了政治精英对美国能否维持和负担世界领导地位的信心,奥巴马政府从国际事务中全面退缩,将领导责任推向其盟国、北约,甚至联合国,这一点在利比亚危机中展露无遗。

假如这后一条路线得以确立并长期化,那将是世界人民之大不幸,过去30年的市场化、全球化和各国制度转型所建立的全球新市场体系的基础将被动摇,离开美国这部引擎,该体系将难以顺利运转,离开美国对全球市场所需最低制度和秩序要求的保障,各国的产权保护和市场化政策取向将难以维持,而离开美国这座价值灯塔,迄今支持全球市场发展的文化和价值风向也将改变。

作为全球市场的引擎,美国的作用向来被低估或误解,人们只看到美国的庞大内需对全球经济的拉动,或美元对国际贸易和储备体系的作用,这些只是皮毛,真正重要的是,美国的跨国公司在创造和运营着构成全球市场核心动力系统的创新机制和商业模式,组织着构成该系统骨架的产业链,配置着全球资源,而这一资源配置体系的顶端,便是其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类似的,美国的大学也在组织着全球的学术活动,而美国的律师和法官在为全球市场创造着产权和商业规则。

这部引擎的价值,不能以其经济总量和收入水平来衡量,正如心脏的价值不能以其本身的肌肉重量和营养消耗来衡量;回顾战后60年,不仅大部分创新和学术成就诞生于美国,生于他处的创新,也鲜有不借助美国的产业生态和资本市场而得以光大的,产于他处的资源,也鲜有不借助美国金融系统而获得流动性、从而实现资本化和价值倍增的,生于他处的学者,也鲜有不以进入美国大学、获得美国学术同行认可,而取得世界影响力的,推动全球商业规范演进的新规则,也鲜有不是美国律师和法官所创造的。

使得美国能够成为这样一部引擎的,是它的制度基础,而将它延伸扩张到全球的,是它的实力和政治意愿,其他国家或许可以具有类似的实力和意愿,但迄今没有一个同时也具备其制度基础,所以,美国在扩张和加强该体系上的政策退缩,将是世界性的悲剧。

可以想象的最坏情况下,美国滑向欧洲式社会主义,不再信奉自由贸易,老欧洲价值观成为主流,日益严厉的管制削弱金融业服务全球经济的功能,美国不再成为各国改进法治和保护产权的外部压力,跨国公司在面临日益恶劣的当地制度和营商环境后纷纷收缩国际业务,贸易保护让外向型新兴国家经济崩溃,得不到美国支持的市场派政府纷纷被查韦斯们取代,失去保护的东欧重新屈膝于俄国,刚刚有点起色的东非共同体被游击队占领……

当然,极端的情况不大会出现,转变的过程也将是缓慢而曲折的,但没人能预知,在风向扭转之前究竟会走出多远,而朝此方向迈出的每一步,都将对现有的全球市场体系造成伤害,所幸的是,目前为止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刚刚迈出的几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