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 一番讨论 ,现在总算可以把焦点指向根本的部位了。
我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是错误的说法,人性在被驯化之前,既不善也不恶,因为他缺乏一套区分善恶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我前面说的规范。
但是,{quote(文化驯化.本能基础)人又具有很强烈的本能来寻求接受这样一套规范,因而很容易被驯化,这一点类似于语言本能,人之初不掌握任何语言,但人有很强大的本能来学会一套语言,这其中原因之一是,人性中内置了一套用来容纳语言结构的通用语法,类似的,人性中大概也内置了一套用来接受社会规范的概念/命题结构。/quote}
一旦我们承认可能存在不同的规范,便可区分出三种规范:
A)成长期所习得的规范Na;
B)成年期将生活于其中的规范Ns;
C)父母所认同的规范Np;
这样,我们至少可以想象,被驯化的结果有下面各种可能:
1)未接受任何规范,仍处于不能区分善恶的状态;(大概只有极少数,比如重度自闭症患者)
2)Na=Ns=Np,这是最理想状态;
3)Na=Ns<>Np;融入了某个社会,但不是其父母所希望的那个;
4)Na<>Ns,无法融入社会;
5)从不同小环境中习得了多种规范,比如Na1和Na2,在成年期生活的不同侧面或阶段分别处于不同社会规范下,比如Ns1和Ns2,幸运的是,每个Ns都有与之相等的Na,比如Na1=Ns1,Na2=Ns2,并且他学会了随情境不同而自如的切换规范,就像多语言孩子随场合自如切换语言一样;
6)习得了多种规范,但不能恰当区分它们并自如切换,因而不能十分协调的融入社会;
7)接触了一种或多种规范,但由于环境条件过于动荡不连贯,未能习得其中任何一种,或理解了规范但拒绝遵守,也就是常说的反社会,这也可以算是(6)的极端情况;
……
再回过头来看“人之初性本善”这句格言,在单一文化的封闭性小社会,比如传统部落社会,它的确可以是真理,因为在那里,Na/Ns/Np的值域都是同一个单元素集合,因而是自动恒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