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文#R1: 从猫狗党看博爱和福利主义
发布于

从猫狗党看博爱和福利主义

辉格

2011年4月19日

最近,一群动物保护者又完成了一项震惊世人的壮举,经过极具效率的侦查、联络、召集和跟踪,在高速公路上成功拦截了一辆长途贩运犬只的大货车,并在长时间僵持和谈判之后,以大约200元一条的价格买下了这500多条狗;令人称奇的是,这一声势浩大、众目睽睽的行动,居然躲过了交警的处罚,足见其组织能量之大。

喜爱动物,特别是喜爱猫狗马兔猴等其形象已深植于我们文化的动物,是许多甚或多数人都会有的情感,也因此,许多人会在家里豢养宠物,但是,他们中很少有人会成为上面看到的那种动物保护者,这并不是因为后者对动物的喜爱更加强烈,实际上,驱动他们去拦截运犬车的,是另一种十分不同的情感;这一判断或许有违直觉,但仔细分析一下就能看出两者的差别。

我们普通人爱狗,爱的是特定而具体的狗,它有一个名字,它和我在一起是出于特殊的机缘,我们之间有着独一无二的关系和经历,提起它时,我想到的是它在某片林子里撒欢的样子,和它舔我手掌时的感觉;所有这些,都是非常具体而专属的,这种爱是专爱,或者偏爱,我会爱自己的、朋友的、甚至邻居的狗,而一条陌生而讨厌的狗来纠缠和当道时,我会一脚踹开。

然而,动物保护者的爱,已从专爱演变成了对狗这个类别和整体的爱,那是一种抽象和泛化了的博爱;专爱者会因自己的狗痛的嗷嗷直叫而心生怜悯与痛苦,而博爱者则无须这样的感官刺激,他们只需要想象世上还有任何一条狗在受苦挨饿,便足以激发起悲悯之情,佛教徒说的大慈大悲,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许多人都觉得宰杀猫狗的场面是残酷的,心生厌恶,不忍目睹,避之唯恐不及,对肮脏邋遢、浑身是病、常常肢体残缺的流浪狗,也是如此,但博爱者却会四处寻找这样的场面并施加干预,显然,他们的抽象情感已强烈到足以压倒具体的情感了,这也印证了这两种情感是如何的不同。

情感从具体到抽象,在有些人看来,是自然而顺理成章的发展,历史上也屡见不鲜,从佛教的大慈大悲,基督教的普世主义,到近代慈善运动,乃至现代福利主义;但依我看,这是个很大的跳跃,不仅两者引出的行动十分不同,其现实意义更是有着根本的差别;博爱本身无可厚非,但它们的宣扬者们,却总是用生动具体的场面,来说服人们接受抽象而飘渺的情感,这样做其实是在误导。

关爱和帮助某个或某些具体的个体,和帮助一个整体,是两码事,你可以帮助某支球队提高成绩,但不可能帮助所有球队同时提高成绩,因为正如韩乔生定律所指出,踢球是一种零和博弈,有人赢得多必定有人输得多;当然,生活并不总是零和游戏,但只要资源是有限的,竞争总会存在,帮助某些人就会伤害另一些。

要在整体上改善动物的处境,只有两个手段:将资源从其他用途上转移给它们,或者通过改进市场分工与合作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而这些都不是对改善个体处境手段的简单复制;然而,动物保护者通常认识不到这一差异,他们常以为,只要像对待自家宠物那样对待每一只猫狗,世界便美好了。

他们没有看到的是,多一份猫狗粮,就少一份禽畜饲料,多一群猫,就少一大批野鸟,而即便付出了这些代价,猫狗作为整体的处境却未见改善,很可能还恶化了,如今泛滥于城市和社区的流浪猫狗,不是吃狗肉者吃出来的,而是动物保护者喂出来的,这些爱心人士付出的热心和精力,并不能改善猫狗的处境,而只会增加其数量。

无论你有多少爱心,都无法抗拒马尔萨斯原理,最终,当你再也照顾不了那么多流浪猫,而你的邻居们也无法再忍受猫狗充斥的家园时,你就只能承受眼看它们挨饿的痛苦了,或者,你只能推动动物保护团体对全体猫狗实施计划生育,而此时,你就不再是宠物爱好者,而变成猫狗们手握生杀大权的上帝了。

在人类社会,一场由类似的博爱情怀所驱动的福利主义实验也正在许多国家展开,而流浪猫的例子告诉我们,在马尔萨斯原理的作用下,福利主义长期发展的现实后果,必定要求一个掌管资源分配大权并实施计划生育的中央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