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文]阻挡语言自发演化是徒劳的
发布于

阻挡语言自发演化是徒劳的

辉格

2012年8月29日

商务印书馆6月份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其中收录了239多个“NBA”之类的常见英文缩略词,近日,一百多位学者就此联名向新闻出版总署举报,指控其违反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该版词典的发行,也让央视恢复了NBA的叫法,此前,为遵守广电总局的规定,央视在两年时间里只能用“美职联”代替NBA。

许多英文缩略词早已为大众耳熟能详,广电总局的突兀规定,曾给播音员和观众都带来困扰和不便,新版词典的发行总算让忍受了两年别扭的人们获得了解脱,如今却又横生枝节;百位学者联名举报的行动,据说是为了“捍卫汉语纯洁性”,可是他们却从未论证,为何“汉语纯洁性”是一项值得捍卫的价值,就算你们认为它是很重要,又如何证明它构成了一项公共利益,以至于需要动用国家机器和司法系统来加以捍卫。

如同时尚风潮、市场分工交换体系、蜂窝状的传统集市与道路格局,和许多其他文化结构一样,语言也是一种哈耶克所称的自发秩序,就是说,不需要有人有意识的去设计,它便能从人际互动过程中自己涌现出来;研究表明,人的语言本能十分强大,只要把让一群人长期生活在一起,只需一两代人的时间,便能自动协调出一门新的语言来,足以应付交流所需。

因为语言本身就是人际互动和协调的产物,它天然的具有针对环境变化而做出适应性调整的能力,一种新现象的出现,起初人们可能找不出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来表达,可一旦有人找到一种贴切生动的表达方式,便会在交流环境中迅速扩散,广为模仿和采纳,新语义、新词汇、新句式,便如此诞生了。

一些具有语言天赋的人,或者名人、作家、主持人等占据了传播网络中关键节点的人,有着特殊的机会来进行这种创作和传播,不过,更多见的情况是,无从考究一个新词或新用法是如何被创造、扩散、衍生,最终确立其语言地位的,通常是许多不知名的小人物参与了这个创造过程,他们最初也没预见最后所达到的效果。

当然,运用国家权力,通过义务教育、推行统一教科书、编纂经典与词典、让国有媒体控制关键传播节点,等等措施,是能够对语言的自发演化进程施加干预的,正如政府也能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在某些方面,这些干预甚至还取得了一些算得上正面的效果,比如通用语的建立和普及,在国家范围内确实便利了交流。

不过,要产生这样的效果,干预措施必须顺应语言自发演化的趋势,通过提供参考方案推动本已存在的协调和交流过程,而不是与之抗拒;但实际上,由于主权民族国家固有的封闭性,它往往在境内促进协调的同时,却在国与国之间树立起新的藩篱,而且比起地理和族群屏障来,这种国家藩篱要坚固的多。

而且,国家屏障的建立,往往是以强行消灭地方文化、消除文化多样性为代价的,而自发协调则是一个个体自由选择的过程,因为每个社会和族群中总有一些偏僻角落,也总有一批文化保守主义者,因而往往会在融汇的同时保留下更多有价值的地方文化元素。

所以,尽管在中世纪末期民族国家崛起的过程中,国家对语言的干预曾经起到了加速突破地区隔阂、便利交流的作用,但近代化以来,尤其是当今全球化时代,这种干预作用变得越来越负面了,而随着全球化的继续深入,网络传播的影响扩大,将日益暴露出它的迂腐顽劣和不合时宜,像之前广电总局所实施的和这次联名举报者所呼唤的干预,无不清楚的显示着它阻碍交流的意图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