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文]伊朗核问题与美国大选
发布于

伊朗核问题与美国大选

辉格

2012年10月23日

随着第三场电视辩论的到来,美国大选已进入最后决战,美国以外,最急切的关注这次选举的国家,大概是以色列和伊朗了,因为选举结果将对两国人民的生活带来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关系到他们即将面对的是战争还是和平,是长期的恐惧还是一时之痛,是人民饿肚子还是政权遭打击。

60年代以来,中东始终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冷战结束后更是上升到了首要位置,这从本次辩论也可看出,主持人所选择的五个议题中三个是关于中东和伊斯兰的,不过从整体上看,奥巴马与罗姆尼的中东政策没有太大差别,他们都赞同过去四年美国政府处理中东问题的原则与方式,尽管对其效果的评估有所分歧。

也就是说,罗奥两人都没意识到或拒绝承认,美国中东政策在过去几年遭遇了巨大且影响深远的失败,它听任甚至促使也门和利比亚变成另一个阿富汗或索马里,埃及变成另一个伊朗,叙利亚变成另一个南斯拉夫,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不仅反恐战争以来获得的成果将全部丧失,中东将陷入远比911之前更坏,甚至世人从未想象过的恶劣局面。

双方在外交政策上的诸多差异中,唯一有着可预见的现实后果的,是伊朗问题,奥巴马始终坚持外交和制裁手段,拒绝划出一条红线,并宣布越过此线就使用武力解决,罗姆尼则主张在外交和制裁无效的前提下以武力为最终手段,所以选举结果将直接影响伊朗问题未来走向;主持人很准确的把握了这一问题焦点,并将此议题命名为“红线”。

所谓红线,是一组可以客观判断的条件,划线者承诺,一旦这些条件满足就发动战争;在事实上处于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划清红线既是大国之间和平相处、也是由大国出面遏制国际秩序挑衅者的可行方式;一条清晰的红线和划线者执行红线的决心和声誉,可以让各方明确对自己行为后果的预期,从而有效阻止机会主义行动,维持既有秩序。

问题是,宣布红线需要提到战争这个字眼,发出战争威胁,而这对于民主社会的政治家是很高的成本,所以除非国民安全直接受威胁,政治家都避免提及战争,特别是在大选敏感时期,多数选民不会耐心听你解释,为何宣布红线和威胁发动战争才是避免战争的最佳方法,而态度暧昧、甚至提前宣布放弃武力手段,反而更容易将你拖入战争,对选民来说,你宣扬战争,他强调和平,你就输了。

然而红线又只能由大国来划定,因为在国际冲突中,弱小一方往往偏爱机会主义策略,他们的承诺和声誉不值钱,也没人会相信,我们经常听到某些小国三番五次宣布对方怎么怎么就等于宣战,却从未兑现过;实际上,弱小者看似瞒旰的行动往往是在试探大国的底线,此时对方若态度暧昧,或嘴上虽强硬行动却迟疑不决,缺乏一条清晰边界,那这么做就能不断为自己捞到好处,而且每份好处一旦捞到手,时间一长就成了既得利益,对方再加干涉更缺乏合法性。

眼下以色列的处境有点像1967年六日战争爆发前几个月的状况,当时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发出日益明确的战争威胁,并开始采取驱逐联合国观察员和封锁海峡等走向战争的实际行动,此时以色列哭爹喊娘的希望美国出面给阿拉伯国家划红线,因为当时以色列还很弱小,他划的红线(封锁提兰海峡)没人相信,也已被跨越,结果美国不为所动,以色列只好自己冒险一拼。

现在的以色列比45年前强大了许多,或许有能力执行自己的红线,但是,由以色列执行红线比由美国执行,政治代价会高出很多,因为与美国干预相比,伊斯兰世界和欧洲反犹派更无法容忍由以色列所发动的战争,后者将激发更强烈而广泛的反弹,更可能让中东陷入长期动荡,不过,如果美国始终拒绝划定红线,而制裁又没有效果,那以色列恐怕又只好冒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