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讨价还价
发布于

【2012-11-03】

@whigzhou: 我在 @知乎 回答了问题【普通中国家庭在菜场上为一两毛钱习惯性的讨价还价,这种行为在经济学上分析,到底能带来多少收益?】: 1)实际上,菜场里的讨价还价涉及的金额常常不止一两毛,比较贵的菜或水果,一次还价幅度四五块也很正常; 2)人的行为策略和习惯并不是针对每件… http://t.cn/zlgRlLy

1)实际上,菜场里的讨价还价涉及的金额常常不止一两毛,比较贵的菜或水果,一次还价幅度四五块也很正常;

2)人的行为策略和习惯并不是针对每件事情每笔交易单独设计的,在类似情形下往往采用同样策略,比如买菜这样的事情上,要么习惯于讨价还价,要么相反;

3)养成讨价还价这一习惯是否可取,不能以单笔交易中收益来衡量,而要看该习惯的长期总体效果,假如长期效果好,没有理由改变它,因为如(2)所说,策略需要由习惯来支持;

@冬冬丁: 有答案说是为了寻求价格歧视里的有利身份,是这样吗

@whigzhou: 嗯,讨价还价是用来对付价格歧视的,这是其收益来源,但原问题关注的不是这一点,而是问为何该项收益很小(小到看上去不足以补偿为此而付出的精力),该策略仍会被执行

@sw小橘子: 与此类似的一个现象是,人们会为了便宜25元而去另一个商场购买一顶30元的帽子,但不会为了便宜25元而花相同精力去另一个商场购买一台5000元的电脑。心理学家把这一发现视为非理性现象。这个例子与菜场例表现出的人的行为的一个相似之处是,人有考虑节约比例的倾向

@whigzhou: 嗯

@sw小橘子: 单次看,这一行为是不理性的,但长期看,比例倾向是有价值的。因为,一般来说,小额交易的频率要比大额交易的频率高得多,同时,单笔交易的费用前者要低得多。比例倾向使人不必每次权衡收益和代价,而只需依直觉行事,就能达到较高的

@whigzhou: 比例倾向也可能在每次交易中都是理性的,我不确定

@whigzhou: 如果双方可能再次相遇并认得出来,那还涉及到各自作为谈判者的声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