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解释和预测
发布于

【2012-07-10】

@whigzhou: 科学与应用 http://t.cn/zWVIgd2 读书会上,有朋友提了个问题,大意是:像经济学这样的社会科学,虽说能解释一些现象,可对于社会这等无比复杂的系统,既做不了靠谱的预测,也难以预见某项行为的后果,那么这些知识到底有什么实用价值?(比如对经营与投资者)……

@legalwolf: 预测不是经济学的任务

@whigzhou: 预测与解释是一码事,拒绝预测也就拒绝解释,任何解释都包含某种一般原理,而一般性即意味着它适用于符合某种相似性的未知事实,除非你否认该一般原理的时间一致性,未知事实当然包括未来事实

@whigzhou: 许多人反感经济学做预测,其实针对的是某些人草率的去预测那些涉及复杂性远远其理论能力的事情,好比仅凭中学水平的牛顿力学去预测飓风走向,当然没戏,但你不能因此说:预测不是物理学的任务

@abada张宏兵: 预言其可预言的,不预言其不可预言的,乃科学也。经济学至少可预言计划经济国家必然穷困衰落,不改革就破产。

@abada张宏兵: 所谓科学就是从大量不可预言的事物中挑选出个别可预言的事物。(假设大部分事情不可预言。)

@whigzhou: 对,那天会后我在饭桌上也是这么说的

@居貲: 不过社会科学有个和自然科学很不同的地方在于,很多预测本身是可以影响被预测的现象的,造成“自我实现的预言”,比如指数化年金就加强了通胀预期

@whigzhou: 自我实现预言的特别在于构造了一种自反馈回路,而存在类似反馈回路的系统并不少见,自然科学同样会遇到

@whigzhou: 当时有同学质疑经济学家考虑的因素不全面,我说:伽利略更不全面,都没考虑两个铁球之一可能会被飞鸟撞上

@gd的皮皮虾:理论要有解释力和预见力,比如最近大家讨论的希格斯粒子,标准模型预见了他的存在,实验也基本证明了他的存在。反过来说经济学,解释力都不够强,更别说预见力。主要是经济学的约束条件还是没法更客观,比如对人性的假设,又说人是理性的,有说是半理性的。

@whigzhou: 把你这几句中的“希格斯子”换成“通货膨胀”有何不同?

@gd的皮皮虾: 回复@abada张宏兵:你能找到完全没有管制的经济体吗?你能证明无政府的经济是最有效率的吗?

@whigzhou: 你见过任何“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吗?你能证明光速是最快的吗?

@居貲: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研究方法就是对具体进行“抽象”,把影响因素一个个抽掉,直到系统变得可理解为止。实践方法是让具体尽量符合抽象,把事情尽量控制在可理解范围内。

@whigzhou: 是的。不仅是抽象,还有简化

@前去报道:预测和解释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但把这枚硬币翻过来,往往也并不简单.预测,常常伴随着五常所说的对约束条件的抽象,简化和选择, 这也是需要高度洞察力的艺术活. 此外, 好的解释需要从具体到抽象,固然是大师的干活,从一般性理论到具体预测,是个从抽象中感知具体的功夫,绝大部分人对此毫无感觉.

@whigzhou: 两者难度也是一样的,同样需要“约束条件的抽象,简化和选择”,需要洞察力,之所以某些解释看起来似乎容易些,是因为有人预先已经把它提炼成“案例”了

@whigzhou: 不过,假如拿无条件预测与解释相比,前者难度确实大很多,因为解释任务已经给定了大量条件,但预测也可以是条件预测,那就没有难度上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