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翻译腔
发布于

【2013-01-22】

@iWeekly周末画报 周嘉宁专栏《琢磨翻译腔》:这些年间在评价一个中文小说的时候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话:翻译腔太重了。只要这句话一说出来,评价者们基本就可以忽略这个小说的结构,或者作者明明在语言上下过的苦功夫,一杆子打死。而我作为语言控却始终没有琢磨出来,到底翻译腔是个什么玩意儿。@bololo周嘉宁

@-Lucifier-:被认为是「汉语性质」的语言,除了各种方言外,就是那些只比唐诗宋词长上那么一点的短句子。而企图用诸多短句子做精准的描述,通常是不行的。从句或者所谓的「语言嵌套」是很重要的部件,使用它们时必然增加了句子的长度及其结构的复杂性。这不是翻译腔,这是所有语言的共性。翻译腔只是翻译得拙劣罢。

@whigzhou: 翻译腔挺好,这是对汉语的发展,旧式汉语在某些方面的表达能力不行

@whigzhou: 汉语在唤起共鸣方面比较强,若所涉及观念在交流双方头脑里既已存在,汉语就能用极为简练的词句完成表达,可是当需要用一个稍稍复杂的结构来表达新观念时,就往往显得笨拙而不精确了,歧义陷阱多,且不容易处理

@whigzhou: 语言的精确化和契约/法律传统很有关系,对待承诺、责任和规则的严肃态度,可以推动语言的精确化,暧昧语言对应着暧昧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