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全球化与多样性
发布于

【2012-05-06】

@朱苓1982:全球化真是件好事吗?每次参观一个保留完整的古城,都会惊叹,在文化与文化之间很少稍接触的古代,各国人民都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建筑方式,成为我们今人膜拜的对象。而今天的所谓现代化城市,走到哪里都一个样,我们自己看着都无趣,后人必然更加厌恶。

@whigzhou: 横向多样性或许会减少,纵向多样性大增,今天一座大都市的多样性超过古代各国总和,你要是走到哪儿都吃麦当劳,那当然都是一个样啦

@whigzhou: 多样化未必需要隔绝来维持,维多利亚湖有400多种丽鱼,全是过去十几万年里由一个共同祖先分化而来

@EPamateur:你这个例子举得不好,恰好证伪了自己的观点。以前只有草原上的小池塘的时候,只有数种甚至只有一种。而凹陷大湖提供了隔绝——维多利亚湖岸线曲折,测量长度三千到七千公里,很多湾港,多暗礁、岛屿,为习惯上坚守栖息地的丽鱼提供了隔离状态,才在各自不同的环境中进化出多种丽鱼。

@whigzhou: “习惯上坚守栖息地”是主动选择的分离,不是我说的隔绝,而全球化打破的是后者

@whigzhou: 正如同一社会的各亚文化群体也会各自选择不同生态位,从而导致文化分化并维持多样性,这与两个孤立社会之间的差异是不同的

@游侠若兰 日本动画电影[日本锁国]似乎是一个极致:逆全球化浪潮,达到完美封闭的国家状态

@whigzhou: 不同意这是“逆全球化浪潮”,我看恰是全球化的正常结果

@whigzhou: 市场、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是[[Tyler Cowen]]的研究主题,他就此写过两本书: Creative Destruction: How Globalization is Changing the World's Cultures (2002), Markets and Cultural Voices (2005),可参考。Cowen是著名经济学博客 Marginal Revolution 的两作者之一,我以前推荐过

@whigzhou: 摘录Tyler Cowen在 Creative Destruction 中的一段话,大意:与几百年前相比,德国文化和法国文化是越来越像了,但法德两个社会里的每个个人所面临的文化多样性和文化选择,则是大大丰富且越来越丰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