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初级品价格与劳动成本之间的关系
虽然逻辑并不复杂,许多朋友仍表示难以理解,还是举个例子吧:
假设一块肥皂,在美国制造成本10元,其中原料2元,折旧3元,劳动5元。现在把生产外包到中国,劳动成本降至1元,总成本变成6元,假设零售价与成本同步变动,则降价40%,但美联储的政策是维持消费品价格稳定,怎么办?增加货币供给。结果,肥皂成本仍维持在10元,但其构成变为:原料3.33元,折旧5元,劳动1.67元。——瞧!原料价格上涨了67%。
2)关于价格与需求的关系
有朋友问:石油价格几个月内从147跌到50,难道需求一下子减少这么多?怎么可能?
这是对需求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误解,需求和价格同方向变动,但并不是同比例的线性变动,价格下跌10%,对应的需求下降多少,要看需求价格弹性,对于某些商品,比如粮食等必需品,弹性很小,稍有短缺,价格便暴涨,但即使暴涨了,需求下降也不多。